第二十八章 乱起圣人乡-《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大同帝国事实控制了袭庆府后,确实没有礼遇孔氏的积极行动,但也没有特别针对。

    只是先压一压孔氏的傲气再册封,不是常规操作么?

    本地共建会的行动如其说是来自大同帝国的恶意,还不如说是孔氏内部本身的矛盾。

    仙源县本就不是什么人间乐土,宗法之下孔氏子孙也分三六九等,照样有各种无法回避的尖锐社会矛盾。

    有没有大同帝国和共建会组织,这些矛盾都一直客观存在。

    以前也有人闹过,只不过以往是以宗法处理内部问题,现在变成了共建会协调处置而已。

    但千年来的宗法惯性哪是那么容易去除的?

    在孔氏子孙遍及仙源县的情况下,构成各村共建会的执委要么是孔氏近支族人,要么是远支族人,要么是各种亲戚,谁都改变不了这种事实。

    那些底层泥腿子们就算有大同帝国撑腰,也不敢闹得太过分。

    仙源县这片土地外人依然难以插手进来,不管前朝大唐、本朝大宋,还是将来归于大同,仍是孔氏说了算!

    现在,大宋自身难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大同灭国,孔氏却要听从教主道君皇帝的诏令,抛下千年祖业远奔异乡,图什么呢?

    真等迁徙他乡之后,孔端友应该还能凭借“衍圣公”的爵位继续享受朝廷的优待,可其他跟着一起迁徙的人怎么办?

    再说,嫡脉远迁最多带走一些金银细软,田地房宅等不动产却带不走,还有先祖坟墓也绝对不可能随之迁徙。

    守着这些,孔氏就算再落魄也能翻身。

    而守不住孔子墓和孔氏老宅的孔氏嫡孙,还有资格做衍圣公么?

    有不少人很快就想清楚了前后之事,开始暗自盘算着嫡脉迁走后,如何重新分配祖产,自己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

    孔端友并不是很清楚众人的想法,也没有心思去猜。

    安排端操偷偷接触大同一事乃是绝密,虽然目的确实是为了孔氏的未来,但宗族大会人上多嘴杂,各有心思,其人不可能将之公诸于众。

    可若是不讲清这件事,就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要急着迁徙族人。

    其人什么都不能讲,便只能以教主道君皇帝的旨意来搪塞众人。

    到底是圣人后裔,孔氏族人就算各有想法也不会争个面红耳赤,更不可能如满门武夫的府州折氏那样动不动就拔刀子。

    眼见冷了场,孔端操心知众人没有追随自己远去的想法,也不勉强。

    事实上,今天的会议本就是一种表态,既对族人,也对外人。

    宗法之下,宗主权威极重,众人不说话就等同于默认支持迁徙,孔端友便不再耽搁时间,当即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以胞弟孔端操留守阙里,守好祖宅祖坟,维系先人香火不断。

    其人则携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吴道子绘孔子佩剑图、至圣文宣王庙祀朱印等宝物,随从父孔传,带堂弟孔端朝、堂侄孔瓒等人南迁。

    孔氏家学渊源,宗法治理的效果远甚其他大族。

    尤其是衍圣公爵位的传承上,更是容不得半点混乱,必须严格遵照嫡庶长幼尊卑的顺序,这一规矩非常严密。

    孔子四十七代嫡孙孔若蒙之子现存孔端友和孔端操二人,端友为长,继承了衍圣公的爵位,端操便没有机会。

    但孔端友至今没有诞下子嗣,端操却育有四子。

    正常情况下,孔端友百年之前要是还没有子嗣诞生,必然会从胞弟端操的四个儿子中选择一人继承长房香火和衍圣公之爵。

    这期间,如果孔端友急病暴毙来不及过继儿子,宗族便会按照宗法召开大会,推选孔端操一子袭爵并继承长房香火。

    总之一句话,嫡庶有别,长幼有序,嫡脉长房的东西永远都属于嫡脉长房,就算有再多的意外,也绝对轮不到其他人眼红。

    此番,孔端友虽然带走了部分“传家宝”,但随行的族人极少,根本不可能撑起孔氏千年大族的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