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祸在眼前-《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可现实却是双方的力量不是一个等级,大同帝国可以随意提要求,孔氏却没有资格与对方讨价还价。
若不想让端操去须城,那就只有彻底与大同帝国划清界限,立即抛弃祖业举族迁徙,跟随注定要灭亡的大宋王朝迎接未知的命运。
以正乾皇帝的大度,真等大同灭亡了大宋,抗旨“附逆”的孔氏多半不会有灭族之祸,但“衍圣公”的爵位就不要再想了。
在无奈的现实面前,衍圣公孔端友只能低头,老实等待大同帝国对孔氏的裁决。
结果这一等,竟比预料的时间晚了两天,让其人如何不急?
好在,孔端友最担心的结果并没有出现。
今日早间,提前返回仙源县的侄子孔璠汇报了端操今日申时前便会回府。
当孔端友强压住内心的焦躁,默读到《论语·宪问》篇时,孔端操终于回来了。
遇大事越要冷静,孔端友并没有出门迎接,耐心等胞弟进书房汇报此番机密之事。
“果如兄长所说料,他们愿意接受我孔氏一族。”
其实,这趟差事并不顺利。
接洽孔端操的大同官员似乎不满意衍圣公孔端友没有亲自前去须城,晾了孔端操整整三天后才接见了其人。
完成任务后其人便遣随行的次子孔璠提前返回阙里通报这一情况,以免兄长等得心焦。
一母同胞,彼此都清楚对方的习惯。
孔端操自是知道兄长此时最关心什么消息,张口就直奔主题。
而听了胞弟的话,孔端友也意识到了事情不顺,不然端操不会先挑好话讲。
“他们提了哪些条件?”
孔端操的面色有些古怪,纠结了片刻,答道:
“弟愚钝,不能确认他们的意思。”
孔端友倒是有些心理准备,知道这事不好办。
端操并不愚笨,他不能确认大同的意思,无非就是对方提出得要求太过苛刻,不方便直接给自己讲罢了。
“不急,慢慢讲。”
大同虽然立国三年多,但其国的政治体制与大宋差别很大,一般的宋人很难理解。
情报封锁之下,大宋教主道君皇帝都搞不清楚大同百官各有哪些人,孔端操一个半辈子不出仙源县的文士,更是不知道大同还有个从不说话的尚书。
就算知道,也不可能将之与接洽自己的官员联系到一起。
在孔端友、孔端操两兄弟看来,大同官员愿意接见端操,肯定有正乾皇帝的授意,却不大可能派高官来。
孔氏地位虽尊,却是儒生们捧出来的尊贵,和武夫没有半点关系。
能够改朝换代的造反者都是靠手中刀兵起家,可不兴这些。
他们有太多的理由,或者什么理由都不需要,就能收拾孔氏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贵人,皇帝派天使接见他们这等礼遇更是别想。
“召见弟的大同官员很年轻,有些阴冷,见弟的过程中始终没有讲一句话,只是在桌上写了几句话,弟都记下了,兄长请过目。”
孙石并没有在东平府官衙召见孔端操,而是选了一处暗室,也没有穿官府,室内的光线有些暗,配合其人冷峻的脸庞,给人的压迫感极强。
以至于孔端操现在想起来,还对阴冷的孙石心有余悸。
孔端友没有亲眼见过孙石,自是没有孔端操这么强烈的感受,其人的关注点一直在胞弟从怀中拿出的纸上。
第一张上的内容纸就令孔端友变了脸色,只见其上写着四个字——“丧家之狗”。
“丧家之狗”后世用来骂人,但这个词其实是有典故的,并且与孔氏先祖孔子有关,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