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应运乱世的枭雄-《水浒新秩序》
第(3/3)页
兴仁府守军于宛亭县和五丈河两次拦住了乱军,但都被李成轻易冲破阻绝。
原因很简单,朝廷害怕真逼反了李成,对其部的定位非常模糊,仍承认李成部兵马属于大宋禁军序列,也没有剥夺其人的官职。
反倒是李成目标明确,行动果决,一路穿州过县只顾闷头行军,似乎没有举反旗割据一方的想法,可若是遇到朝廷兵马敢于阻截,其人又会毫不犹豫发动攻击。
离开卫州时,李成就从近两万大军中挑选出了六千嫡系人马。
人员精简,不仅意味着兵员更加精锐,武器装备同样全面更新,其人还集中这一路搜刮的马骡驴车,使得部队的机动力大大提升。
如此一来,其部变少后,战斗力和机动能力反而远超一般禁军。
而通过行军和不断的胜利,乱军的精神面貌和作战意志一天一个新台阶
进入应天府后,李成于楚丘县再次击败了朝廷的阻截军队,缴获大量辎重补给。
稍作调整后,其人带着乱军向着应天府治所宋城进发。
其部虽然还没有公开举起反旗,但以李成为首的乱军团队意识已经在接连的胜利中逐渐形成。
眼见就要逼反李成,赵宋君臣也终于意识到朝廷之前的应对严重失误。
仓促之间拦住李成已经不可能了,若是真逼反了其人,让李成打下了宋城控制应天府截断东南漕运,朝廷除了再次请动同军助剿将别无办法。
而这个时候再次请动大同出兵的代价,大宋绝对难以承受。
至少,南京府以东土地战后别想收回。
更关键的是李成届时打不过再次逃窜,朝廷又该怎么办?
继续请大同出兵么?
被逼无奈,赵宋朝廷只能祭出最后的绝招——招安。
不对,李成一直都没有公开背叛朝廷,招安自然无从谈起。
准确地讲,是封官许愿。
另一边,已经率军进抵宋城城下的李成也犯了难。
其人并没有被接连的胜利冲昏头脑,直到此时还很冷静。
李成很清楚自己能率军转战数百里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本部兵马有多能打,更不是朝廷的兵马太弱没人治得了乱军。
说白了,其部之所以能转战数百里,并不是真的很能打,不过是借了同军南下朝廷应对失措的光罢了。
等朝廷反应过来,一面派人招安,一面调集大军围剿,孔彦舟、傅全等人可能有机会活命,他李成绝对没有好下场。
就算朝廷一时抽不出兵来,但要是没有一块稳固的地盘,一直流窜下去,队伍也迟早要散。
实际上,其部虽然出安利军后,又陆续收了一些不满朝廷或者说想做大事的好汉,但总人数却没有增加,反而在缓慢减少。
随着离乡愈远,故意掉队或逃跑的兵卒越来越多。
若不能及时解决这种不利的形势,队伍肯定要散。
可若是在京畿附近割据,莫说腾出手来绝对会不死不休的大宋朝廷,占据京东路的大同怕也不能轻饶了自己。
李成虽然看到了大宋的腐朽,并生出了在乱世做大事的想法,但其人却也清楚自己的斤两,从来就没有做过自建势力改朝换代的春秋大梦。
这种好事在同舟社崛起之前也许还有机会,但在大同建立之后就绝无可能。
这个天下终究是徐泽的,其他人都没资格与其逐鹿中原,最多也就浑水摸鱼。
京畿附近不可久留,淮南东路又在大同帝国的眼皮子底下,难道真要冒着队伍溃散的风险一路逃到江南?
第(3/3)页